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小满

奋进新征程 劳动最美丽 系列报道汇总

宣传教育部 2021-08-24

奋进新征程 劳动最美丽

系列报道汇总

 

为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新风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立足平凡岗位,铸就非凡业绩,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近日联合开展了选树宣传郑州“最美职工”活动,共表彰10名2021年郑州“最美职工”,即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 劳动最美丽》专栏,通过宣传展示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用实际行动汇聚起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叉车能手高森: 练就精湛技能 换来“人车合一”

 

从初次接触叉车的毛头小伙到技术过硬的叉车教练,他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一次又一次的训练,让他体悟到沉淀是积累经验最好的方法。叉车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用汗水换来了丰富经验,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

他就是郑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中牟工厂物流部车体系一班班组长高森。从业以来,高森先后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职业技能大赛,在公司举办的叉车比武中始终名列前茅,被评为“专业能手”“优秀员工”,由于个人表现优秀,还被评为“中牟县第十一届优秀农民工”。

2009年,高森进入郑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叉车工。凭借肯吃苦和爱钻研的劲儿,高森被公司评为“作业标兵”,这是他就业以来拿到的第一份荣誉。这份荣誉,让他意识到,想要在一个岗位上干出成绩,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买了许多本关于叉车理论和实操的书,提高自己的技能。工作中,遇到困难及时和同事们沟通交流,积累了不少叉车驾驶经验。2012年,在公司举办的叉车技能比武中,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他就获得了个人第二名的成绩。

高森总说,沉淀是积累经验最好的方法,跬步千里,持久必成。短短几年间,他用精湛的叉车技能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公司的叉车比武中,多次摘得“叉车冠军”头衔,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后来,他又代表公司参加了国内的多项叉车比赛,均拿到了理想的成绩。随后又被公司选中,代表郑州日产参加日本全球基本技能大赛,最后获得了全球第三的好成绩,同时,也实现了郑州日产在叉车项目比赛中奖牌“0”的突破。

因为良好的工作表现和优秀叉车技术,高森被公司任命为班组长,也成为公司的专职叉车司机教练员,开始手把手教徒弟。6年间,他为公司培养了几十名优秀叉车司机,这些叉车司机在各自岗位上为公司发展做着贡献。

说起愿望,高森表示,希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双手不断探索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特教老师窦豫琦: 用音乐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的翅膀

 

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她用弹奏出的美妙音符,春雨般滋润着那些残缺的幼苗,她用爱心、耐心和细心,精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她就是郑州市中原区育智学校音乐老师窦豫琦。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李芳式的好老师”,被郑州市评为“郑州市十大先锋共产党员”“郑州市最美教师”“郑州市师德楷模”。

选择特殊教育,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窦豫琦来讲,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很多。2011年来到中原区育智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特教‘小白’,这里的孩子7到18岁不等,中、重度智力残疾,唐氏综合征、自闭、脑瘫、多动、癫痫、先天智力低下的孩子都在一个班里,教育孩子的难度很大。”

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教学环境,窦豫琦利用课余时间,“恶补”特殊教育理论,翻阅大量资料了解特殊孩子的类型和病症,并试着探索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放松自我、热爱生活。

上班第一年的冬天,窦豫琦带着孩子们排练了手语舞蹈《感恩的心》,登上了郑州市群艺宫舞台,并在中原区迎新晚会上表演,演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让窦豫琦认识到,只要敢于尝试,特殊孩子也能登上大舞台,让别人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于是,她开始联系乐团、音乐志愿者、爱心人士来校演出,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音乐,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特殊孩子。

2015年11月,一张诊断书打破了往日的平静。窦豫琦被查出“肝细胞癌”,才27岁的她,用强大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顺利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术”。两个月后,窦豫琦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回到了她想念的孩子们身边。她将音乐治疗与“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学法理念融入课堂中,并组建非洲鼓社团,命名为“繁星”,希望这些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站上舞台,有属于他们的闪耀。随后几年,窦豫琦带领孩子们登上了一个又一个舞台:2018年5月,参加中原区第八届教育艺术节;2019年、2020年,参加河南电视台首届和第二届少儿新年音乐会;2020年9月,参加中原区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汇报演出……

窦豫琦说:“为‘折翼’的孩子疗伤,为他们打开通往美好世界的窗,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我愿与他们一起绽放!”

 

 

 

法警王沛栋:在警务保障一线“护航”群众安全

今年34岁的王沛栋,现任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在警务保障一线,他多次顺利完成涉黑涉恶、非法集资、职务犯罪等社会关注度较高案件的大型案件庭审保障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担任入境旅客疫情防控金水专班综合组组长期间,高标准完成专班接待任务,先后荣获“金水区最美劳动者”“郑州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机场专班先进个人”等称号。

2008年,警校毕业的王沛栋怀揣着对警察职业的憧憬和向往,入职金水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在法警的日常工作中,最频繁的就是刑事庭审警务保障,每天提押、看管被告人,维护庭审秩序,保障刑事审判活动顺利进行,责任重大。每次押解被告人时,王沛栋都会把提审手续认真反复核对,检查车况,掌握路况,并将押解、看管、值庭任务一一分配到位,对被告人心理、动态密切观察,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筑牢了警务保障的“安全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勇敢地当起了抗疫一线“急先锋”。2020年初,作为第一批下沉社区干部,王沛栋加入了“逆行者”的行列,每天往返于各个小区,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他负责的小区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为了做好“外防输入”,2020年12月22日,在上级的安排下,王沛栋赶赴郑州机场口岸健康关爱中心,担任专班综合组组长,期间,他利用空余时间勤学业务,做好专班的坚强后盾和后勤保障,加班加点制作《关爱中心健康关爱手册》《专班工作人员工作手册》等,有力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政令畅通、执行有力、管理有序。历时78天,王沛栋带领的专班综合组圆满完成了接待任务,高标准实现“双零一满意”工作目标。

王沛栋说:“‘铁肩担正义,热血铸忠魂’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警训,更是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责任,我会时刻牢记初心使命,用行动诠释司法警察的责任担当。”

 

 

企业高管朱文丽:用创新精神推动行业发展

 

拥有多重身份的她,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工党惠济支部副主委,还是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和高管,从业20年来,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与担当,先后被评为“惠济区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农工党员”“惠济区企业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等。她就是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主席兼资产运营总经理朱文丽。

作为企业“元老”之一,朱文丽见证了三全的辉煌发展历程。每当给客户介绍三全的时候,她都会很自豪地说:“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20多年来,我们是用真心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

进入三全以来,朱文丽历任采购总监、生产总监、工程中心总经理,三全融合(北京)商贸公司董事长、三全工会委员会主席兼资产运营总经理等职位,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勤奋进取、不断创新,向企业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主导设计开发国内首个日吞吐量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自动化立体冷库及建设,建成第一座国际日吞吐能力最大的全自动化立体冷库,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主导建成全国首个最大的自动化氟利昂制冷系统并在速冻食品行业应用,实现了制冷机房无人值守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推动了中国大型非氨制冷系统的先河及行业应用的推广与发展……

“单靠人工洗菜、切菜,效率太低,想要加大生产,就必须依靠自动化设备。”于是,朱文丽多方调研考察,带领员工引进开发了自动洗菜机、自动切丁机、自动拌馅机、自动压面机、自动饺子机、自动输送分拣机等食品加工设备,这些设备在全行业得以推广。

在她的带领下,企业还建成了国内、国际规模最大的液态料饲喂系统与环控系统,推动养殖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步,提升养殖的效率和效益。

“作为三全食品工会委员会主席,我会热心为职工服务,活跃职工生活,让职工享受工会家庭温暖,同时,激发大家创造价值更好地回报社会、企业和家庭。”朱文丽说道。

 

 

科研工作者骈小璇:科研之路行则将至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经理骈小璇深知,科研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全方位谋划和长期规划。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骈小璇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推出十余款新产品,为公司争取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同时,助推了行业技术进步。

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骈小璇便入职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7年来,她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研发团队的管理者,用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科研实力。

骈小璇说,自己能在短短几年间取得这些成绩,与郑州市越来越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公司的培养、团队的支持密不可分。“为鼓励自主创新,郑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再加上公司为大家营造了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包容出错的良好氛围,能让大家丢掉思想包袱,最大限度发挥能动性。”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伴跑,再到领跑,骈小璇的团队一次次交上靓丽的答卷:2015年,公司PCD新品达到进口产品水平;2016年,完成产品升级,奠定新亚PCD的市场竞争力;2017年,完成PCD产品性能改进,赶上国际水平;2018年后,相继推出3款以上新产品,尤其是T3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20年,该产品占据公司国内销售额的30%,为公司带来1000多万元的利润。

骈小璇常说:“科研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研领域从来不可能有等来的奇迹,奇迹,只能用付出来收获。”入职以来,她几乎牺牲了所有假期,平均每天在岗11个小时。因为她坚信,时间用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几年下来,她先后主持完成了河南省、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郑洛新产业集群项目各1项;完成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郑州市“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各1项,被评选为郑州市“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创新紧缺人才;主导制定产品企业标准1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

 

“技术能手”张首辉:勇做攻关创新“先行者”

 

污水处理直接关乎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每座城市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让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为城市发展增添亮色。现任郑州航空港区明港水务有限公司调度管理中心技术员的张首辉,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学毕业至今,张首辉一直扎根在污水处理以及生态环保工作一线。刚进入污水处理厂时,他还是个“门外汉”,为尽快进入状态,他用一年时间自学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摸索创新,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大拿”。探索创新了极低COD负荷下生物脱氮系统的运行模式,成功解决业界未曾有过的极低COD、高总氮进水生产技术难题,每年为公司节约碳源费用约142.35万元。

作为技术骨干,张首辉做好“传帮带”,为公司培育更多的技能人才,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探索建立了“张首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最开始的口头讲授,发展到一步步现场教学,从最开始的部门内部业务培训,发展到公司师徒模式的建立完善,形成一整套师徒传承的工作机制,培育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支能够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勇于攻关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团队。

面对疫情,张首辉勇担当,冲在前。为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张首辉和同事们成为去年年初航空港区最早复工的人员。他根据公司工艺环节,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和专项应急办法,通过加强检测频次、加大工艺调控等多种举措,确保明港水务排水彻底消毒。同时,多次勘察集中隔离点现场,配合上级部门协助区域内各个隔离点加强排水消毒工作,确保航空港区的水环境安全。

作为从事污水处理行业的一线人员,张首辉将个人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肩上的责任担当,勇做攻关创新的“先行者”,为建设和维护好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工程先锋”陶锋:扎根一线筑“匠心”

 

今年38岁的陶锋,现任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郑州文通路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作为一级建造师,从业15年以来,他坚持“精益求精、筑造精品”,坚守一线、兢业奉献,身体力行践行“工程先锋”的初心和使命,先后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的建设,2020年推进的5项QC成果均获得了郑州市工程建设全面质量管理优秀QC小组成果二等奖,参与编订《河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预算定额》,获得全国第九届创新杯管廊类BIM应用第二名,还被评为郑州市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等。

15年前,刚出大学校门的陶锋就一头扎进了建筑工地,在施工一线一干就是15年,先后参建了安阳至南乐高速公路、濮阳至范县高速公路、太佳高速、昆山市城北大道项目等工程。2018年,中交一公局七公司从北京搬迁至郑州市中牟县,开启属地化发展之路,随后,陶锋负责参建了多个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核心区域项目工程。

陶锋所负责的项目大部分为民生工程,他常和同事们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保质保量地干好每一项工程。”同事们都了解,凡是他经手的项目,都要做到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在中交一公局七公司立足属地化发展的3年时间里,陶锋负责参建的多个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其中,3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该项目包含74栋楼,惠及1958户居民,改造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居民居住品质。

在重质量、抓生产、保安全的基础上,陶锋还带领项目团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将BIM技术广泛运用在施工生产中,并牵头成立多个QC小组,鼓励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他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多项新工艺,解决了多个施工难题。他牵头创造改良的管廊肥槽防坠网,不仅彻底解决了原有护栏难以固定易掉落的弊端,而且能承受200斤的重量,极大程度地保护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一名工程人员和一名共产党员,陶锋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筑造了一个个品质工程,为企业职工树立了良好榜样。

 

 

研发工程师赵海雷:潜心科研破难题

多年来致力于盾构TBM领域技术创新工作的赵海雷,是国家一级建造师,现为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工程师,作为“施工控制与智能掘进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赵海雷联合团队成员,在盾构TBM施工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等,为我国隧道工程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

今年34岁的赵海雷,在同事们眼中是个名副其实的“能手”,很多棘手问题只要到了他的手中,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岭南段滚刀磨损预测难题,在实验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联合课题组成员,开展“高磨蚀深埋地层刀具磨损研究”课题研究,研制了滚刀磨损预测实验平台,成功实现了滚刀材料磨损量的快速精准实验测量。这一成果随后在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赵海雷和团队的另一项科研成果,应用在“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泛亚铁路重要交通网的重要一环,该隧道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被称为TBM施工“禁区”,为了研制出可以在这里掘进的国产TBM装备,赵海雷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复杂地质条件新型TBM研制及应用研究”,并联合研制出国产大直径硬岩TBM——“彩云号”,成功应用于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实现了国产TBM“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完成一项任务后,赵海雷又迅速投入解决下一个“拦路虎”的工作中。如何解决长距离隧道内车辆会车难题?赵海雷不断思索,并成立技术攻关团队,研制了隧道车辆无轨运输智能避让系统,有效降低了长距离大坡度单车道无轨运输车辆行驶风险,实现了施工现场调度管理信息化。目前,该系统已在新疆引额供水项目得到应用,可提高项目综合经济效益2000万元。

“创新永不止步,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路上永不懈待,行稳致远,为我国盾构TBM领域技术创新贡献力量。”赵海雷表示。

 

白衣天使刘伟平: 坚守医者初心 用爱守护患者健康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从业18年来,她先后经历了手术室护士、急诊科护士长、院办副主任等多个岗位的锻炼,始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用爱守护患者健康。

她就是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办公室副主任刘伟平,先后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郑州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由于工作能力强,2014年,身为急诊科护士长的刘伟平开始兼任医院办公室副主任一职,面对全新的工作,她从零开始,抓住一切机会“充电”,提升自己文秘能力和管理能力。她常要求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做到“热心、真心、暖心”:首先,待人热情,面对患者时,做到热情接访;其次,服务真诚,把真诚服务融于日常工作之中;再次,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几年下来,院办公室工作井然有条,服务和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刘伟平也以谦逊好学、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赞扬。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刘伟平疾步如飞、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常说:“患者来到医院就等于把生命交给了我们,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我们唯有竭尽全力。”

为了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她带领全科护士苦练急诊急救操作,如果白天上班,晚上就加班练习;如果晚上上班,那白天就抽空练习。经过几年的持续培训,全科护士将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吸痰、心电监护等急救技术掌握得非常熟练。只要急诊科有危重患儿前来就诊,都能保证抢救流畅、有效。

由于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刘伟平还收获了一群“小粉丝”,凡是让她扎过针的小朋友,都会对这位温柔漂亮的护士长印象深刻,下次扎针时会说:“我想找护士长阿姨扎针。”每当这时,刘伟平无论多忙,都会尽可能地满足“小粉丝”的要求。

刘伟平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我会始终坚守医者初心,立足本职岗位,力争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的服务和更多的便利!”

 

技术达人徐志威: 敢于创新 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

今年36岁的徐志威,现任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出口加工区制造一处表面一厂生技课长。自2005年入职以来,他立足本职岗位,敢于创新,攻克了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他已拥有3项公司营业秘密和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郑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职工”“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和经开区“党的创新理念宣讲活动”三等奖。

2005年,大专毕业的徐志威入职昆山富士康从事产品开发,2012年,转战到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出口加工区,在这里,他逐渐意识到,自身业务水平有限,想要符合公司发展需要,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于是,他每天抽出时间看书学习,然后将所学理论知识带到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通过不断努力,他自学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本科学历,工作之余,还考取了“高级铣工”“高级电切削工”等多项技术等级证书。现在的他,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是一位有思想、有认识、有技术的青年职工。

16年来的默默坚守,徐志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在平凡岗位上散发着热情。为提升车间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基层员工劳动强度,他带领团队导入先进自动化项目,成功导入抛光自动化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效益达300余万元;为解决抛光掉压的共性问题,细心钻研其中细项数据变化规律,最终成功解决抛光制程掉压的顽疾,为公司节约成本160余万元;自主设计开发整体式抛光机,解决手动打磨的弊端,并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解决磨砂面刻字效果不良的问题,利用叶轮旋转机构自主设计、制作气动刻字机构,顺利改善磨砂面刻字效果……

“任何时候,我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车间,要争当技术过硬、创新管理的标兵和表率;走出车间,要争做文明职工、红色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最美职工’风采。”徐志威说。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河南省晨罡实业有限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