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河南工会百年奋斗历程

宣传教育部 2025-09-23

  今年是河南省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河南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勇斗争、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求索进取、拼搏奉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拓创新、勇往直前,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始终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始终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赓续河南工会百年荣光,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出现,河南工人阶级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

  1921年9月,党领导下的河南第一个工会组织——京汉铁路郑州工人俱乐部成立。此后,彰德(今安阳)铁路工人,开封、洛阳陇海铁路工人先后建立工会组织。

  1921年11月,在党的领导下,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决定性胜利。罢工胜利后,陇海铁路总工会成立,并加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12月,中共洛阳组成立,游天洋任组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同时也是党在北方地区最早发展的4个党支部、党小组之一,在河南党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顶峰。这次大罢工是中国工运史上行动最壮烈、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罢工,虽以失败告终,但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展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7月,党领导焦作英商福公司煤矿工人举行了坚持8个月之久的反帝大罢工,并取得彻底胜利。其规模之大,仅次于省港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特别能战斗”。9月18日,在第二次工运高潮的洪流中,河南省总工会在郑州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执委会,张昆弟任委员长。

  1929年10月,党领导商城杨山煤矿举行武装暴动,这不仅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也是中国煤矿史上的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是工人和农民联合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典范。1931年4月,鄂豫皖边区举行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建立鄂豫皖特区总工会。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河南各级工会按照党的指示,发动工人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新劳动者运动,参与根据地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等,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在解放区,河南工会动员工人群众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踊跃生产支前、参军参战,并组建工人武装,保卫工厂矿山。在国统区,河南工人积极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政治斗争,开展争取民主权利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1949年6月,河南全境解放。河南省总工会筹委会在开封成立,省委副书记刘杰任筹委会主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成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确定了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50年8月,河南省工会一大在开封召开,省委组织部部长杨一辰当选省总工会主席。全省工人阶级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到1952年底,全省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年均递增49.5%。

  1953年5月中国工会七大确定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全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中国工会七大确定的工作方针,围绕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指导思想,加强工会群众生产工作,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在职工中掀起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热潮;动员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协助政府改革工资制度,职工工资逐年增加,劳动保险和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职工教育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开展,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继续改善。1955年2月,河南省第一次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363人被评为劳动模范。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根本任务的论述,对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新的要求。1957年,河南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力争超额完成“二五”计划。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全省各级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不畏艰难、奋发图强,全力迎战严重经济困难,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从1958年到1977年,经过全省职工的忘我劳动和艰苦奋斗,交通、基建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一批电力、冶金、矿山设备、拖拉机制造等新兴工业建成投产,河南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增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12月,河南省工会八大召开,提出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立功活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河南省总工会在全省职工中开展了为四化立功活动。1983年,全省开展声势浩大的学习赵春娥活动,涌现出成千上万的赵春娥式好工人。1983年掀起“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从1984年起在全省基层工会中开展了以增强基层活力为重点的“建家”工作,大批基层工会成为“职工之家”。从1986年起,省总工会决定每年颁发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奖状。1989年,中国工会召开十一大,提出了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1990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河南省总工会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一些地市工会也纷纷与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1992年4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发挥工会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994年12月,全国总工会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了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强调通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来提升工会工作的水平。在省总工会的参与下,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工会条例》《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会条例》,为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1997年河南省工会十一大召开,全省各级工会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18个省辖市、120个县(市、区)建立了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拓宽了工会代表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为提高低收入职工生活水平,省总工会积极支持和组织开封、郑州、濮阳、新乡、焦作、许昌等市总工会和部分基层工会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到1999年,职工消费合作社已长期稳定在1000家左右,并培育了100个年销售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示范社。省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和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省委于2001年首次召开了省委工会工作会议,就加强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部署,解决了新时期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全省17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工会主席已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1196个乡镇街道工会配备了专职副科级工会主席。

  2003年4月,河南省工会召开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全省各级工会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绩。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连续召开3次联席会议,就支持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小额贷款促进再就业、加强省总机关建设和解决困难劳模生活问题作出决定,并给予资金支持。在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方面,全省18个省辖市和156个县(市、区)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年,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举办,整个比赛历时四个多月,参赛工种200多个,全省参加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职工达500万人次,近两万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30万职工通过竞赛技术等级提升一级,涌现出3万名技术创新能手、3000个创新示范岗,为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开展助学行动,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提供经济援助。2004年和2005年,省总工会与省教育厅两次在全省开展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活动,发动社会各界捐资7263万元,帮助16802名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

  2008年5月,河南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政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不断推进帮扶机制建设,全省工会共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172家,帮扶工作站(所)527个,形成了市、县、乡及基层四级帮扶网络,帮扶困难职工236万人次,发放帮扶款物6.2亿元。切实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建设职工书屋6500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共新建工会11.3万家,新发展会员600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基层工会19.4万家,覆盖单位24.8万家,会员达161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3年6月,河南省工会十四大召开。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首次召开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深刻阐明了党的群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会后不久,中央部署开展群团改革试点,进而全面铺开群团改革。2016年12月,《河南省总工会改革方案》经河南省委批准印发。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首次专门部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河南省总工会主动协调汇报、多方借势借力,上下联动攻坚、逐项抓好落实,工会改革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8年12月,河南省工会十五大召开。全省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五大行动”“十件实事”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思想引领取得新成效,服务抗疫斗争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维权服务迈上新台阶,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五大行动”“十件实事”、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等工作得到省委、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2023年12月,河南省工会十六大胜利召开。全省工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引导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相继开展了“千名劳模工匠万场大宣讲”活动,“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河南工会万场文化活动进基层,并开办了“劳模匠星耀中原”栏目。坚持围绕全省大局激发劳动热情,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勇担当、提素质、建新功。累计选树培育“中原大工匠”238人,建成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90个,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让更多职工群众有保障、有尊严、有奔头,坚持用心用情服务职工,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普惠性。建立工会驿站1.08万个,覆盖户外劳动者900余万人,年服务突破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工作,年均稳定服务就餐人数十万人,为全省48万职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2.9万家,发展工会会员1357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工会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聚起河南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盼 何洛


来源: 河南工人日报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