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出台《河南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需求,到2026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业、教学、评价、就业、激励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健全技能岗位标准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政策,统筹解决重点企业招工难、中小企业育才难、劳动者就业难等问题,优化面向产业链的技能人才供给,推动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方案》确定了生态链的建设主体。由产业链盟会长单位、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链内上下游企业、技工院校、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民办培训评价机构、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通过多类型市场主体资源的“集成化”,打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就业“全链条”。
《方案》明确了生态链的建设任务。面向链内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岗位技能提升、技术革新研修、转岗等类型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提供“岗位+培养”新就业形式,创造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加大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训力度。开展新职业开发工作,制定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等,加快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充分下放评价自主权,将链主企业自主评价范围拓展到生态链企业职工,提升评价结果权威性和含金量。
《方案》优化了生态链的支持政策。优先支持链内企业、学校、机构等主体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培训,与权威性行业组织或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等联合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承办、协办省级行业竞赛,打造行业地方特色培训品牌等,并对链内各类主体开展补贴性培训评价工作优先给予资金保障,推动形成“共建、共评、共治、共享、共生”的工作格局,为链内企业精准培养供给高素质技能人才。
《方案》还重点关注生态链内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就业。建立技能学分银行,推动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让青年技能人才终身学习。建立完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评选项目中,为链主企业分配青年技能人才专用申报指标,打破成长“天花板”。依托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校企合作、岗位推介等活动,鼓励生态链企业择优招聘链内学校毕业年度学生,助力技能人才链内培养、链内就业。
近期,省人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首批生态链链主企业遴选工作,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育人载体,推行“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工作模式,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精准度和产业适应性,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技能人才支撑。(记者 陈微娴)
来源: 河南工人日报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