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新郑市总工会聚焦基层工会服务效能提升,以“严管、精育、善用”为核心策略,全方位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基层工会工作注入强劲动能。自2018年3月公开招录20名社工起,经动态优化调整,目前已形成一支22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制度筑基,打造人才“强磁场”。精准分配,厚植成长沃土。秉持“专业对口、人岗适配”原则,针对不同乡镇工会需求精准调配人才。将文秘专业社工派驻至信息宣传薄弱乡镇,计算机专业社工充实到新业态群体密集区域,确保人尽其才。督促用人单位全面保障社工食宿、办公条件及公杂费,让社工安心扎根基层。常态沟通,凝聚队伍合力。建立“月度例会+全程帮扶”机制,每月召开社工工作会议,围绕建会入会、维权服务、素能提升等重点工作,搭建经验共享、难题共解平台。市总工会领导现场点评指导,责任部室实时跟进社工工作进度,队伍稳定性显著提升。量化考核,激发干事热情。构建“市总工会+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三方联合考核体系,对组织建设、维权普惠服务、技能竞赛、小微企业经费返还等核心工作实施季度量化考评,考核结果与劳动合同续签、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拓宽通道,提升政治待遇。打破晋升壁垒,积极为社工搭建政治成长平台。选拔优秀社工担任新郑市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新村镇社工成功当选新郑市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推动基层历练成果转化,在乡镇工作满2年可作为乡镇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候选人,薛店镇、郭店镇社工已选举为乡镇工会副主席。完善薪酬,强化保障力度。对标《郑州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修订本地管理办法,建立普通、初、中、高四级岗位工资体系,明确岗位晋升和等级晋升。全额保障工会经费拨付,真正让社工在岗位上有盼头、有奔头。
二是多维培育,锻造专业“主力军”。靶向培训,筑牢专业根基。实施“理论授课+实地观摩”双轨培训模式,每年组织社工参加上级工会、新郑市级各类培训。鼓励乡镇社工开展 “互学互比”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实现经验共享、共同进步。轮岗历练,拓宽实践视野。建立“基层上挂”轮训制度,定期选派一线社工到市总工会业务部室参与核心工作。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抽调精英社工组建攻坚小组。如,抽调2名社工负责薛店镇产业集聚区建会入会工作,仅用半个月时间,推动中德产业园、航美智慧城产业园建会,覆盖辖区30余家企业,发展会员300余人。鼓励深造,畅通发展路径。通过官网推送、微信群多渠道发布公考信息,助力社工提升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有2名社工成功考入事业单位,2名社工通过招教考试,实现个人发展与工会人才储备双赢。
三是人尽其才,激活服务“新引擎”。当好工会组建“先锋员”。社工凭借基层深耕优势,精准掌握企业建会动态,在新业态群体入会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 “政策宣讲 + 案例引导”,为企业算清 “政治账”“经济账”“发展账”,成功推动多家货车物流园、快递行业、网约车企业建会。化身法规宣传“轻骑兵”。将法规宣传融入日常工作,借助下企走访、普惠服务、专题培训等契机,广泛普及《工会法》《河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深入开展送文艺、送法律、心理服务。担起信息服务“连心桥”。社工充分发挥基层信息“触角”作用,及时收集职工诉求,为工会精准服务提供依据。主动挖掘辖区企业工会在职工能力素质提升、岗位技能比武等领域的信息素材,确保工运动态报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成效
通过系统化制度建设与培养机制,实现了社工队伍建设与服务效能的双提升。四级岗位工资体系与晋升通道的建立,社工薪资待遇平均提升35%,职业认同感大幅提升。政治晋升渠道的拓宽成效显著,已有1名社工当选市级工会委员,2名社工晋升乡镇工会副主席。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先后成立了物流行业、快递行业、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美团骑手工会委员会、网约车工会等。维权普惠服务惠及面持续扩大,通过“生日礼”“一元理发”“绿色出行补贴”等多项特色活动,截止2025年5月,服务职工20万人次。乡镇工会信息报送双倍增长,新郑工会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4万,单篇推文最高阅读量达1.5万,成为工会政策传播与品牌塑造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