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始终高度重视依靠工人阶级。从中国工会百年历史进程考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为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指导方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45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向城市,中国社会也即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他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我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1949年6月30日,在为纪念我们党成立28周年而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自此,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成为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党紧紧依靠工人阶级,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重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同志多次视察工厂,强调要依靠老工人管理工厂,并办好职工夜校,帮助职工学习。他还指示要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工人成分。毛泽东同志还就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多次重申了这一方针,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知识分子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一论断打破了以往对知识分子的错误认识和政治枷锁,为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指出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010年2月23日,全国总工会十五届五次主席团会议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的伟大品格,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热爱祖国、报效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不怕各种艰难困苦,不畏任何风险挑战,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国家分忧,替企业解难,始终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胸怀大局、纪律严明的伟大品格,继承和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模范遵守国家法律,不断加强团结协作,努力服从时代需要,坚决维护社会和谐,始终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中流砥柱。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强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勤于学习、善于实践,锐意进取、争创一流,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技能,始终做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先锋。新时期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我们团结一致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体现。要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国家领导阶级的重要地位,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把党的“依靠方针”的理解与认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一是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
二是运用辩证思维,从认识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依靠方针”进行了发展创新。一方面,极力澄清了社会上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并通过正反对比的辩证思维,深刻指出了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极端重要性。着重强调,“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工人阶级要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他同时还强调要最大限度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三是要求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发展目标建功立业。这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强调工会工作讲起来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工会要牢牢抓住时代主题,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使中国梦真正入脑入心,把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满怀信心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火热实践,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用劳动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章,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四是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这是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强调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强调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理论意涵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指导方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意味着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始终把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和依靠力量。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尊重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
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有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本质,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陶志勇 中华全国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