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总工会数字化驱动 构建“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创新案例2025年第64期)

政策研究室 2025-08-18

一、背景意义

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新服务职工模式,郑州高新区总工会打造“‘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13个法律服务站”服务网络,积极构建覆盖全区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动法律服务下沉基层,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职工身边。

二、主要做法

(一)“一中心+13站点”布局,织密职工便捷服务网络

建成集法律服务、裁(诉)前调解、工伤认定、劳动仲裁为一体的“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并在智慧工会驿站、零工客栈、园区共享职工之家、政务服务大厅、综治中心及各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13个职工法律服务站,同时,在全区40余个工会驿站张贴高新区“法律服务二维码”,职工扫码即可直接连线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目前,高新区正在全域打造高效便捷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切实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二)“终端机+手机端”模式,打破法律服务时空限制

依托“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在各个法律服务站点配备工会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同时搭建手机端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与高新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深度链接。职工在任一服务站点关注“郑州高新区总工会公众号”后,通过聊天框“工会互动”入口点击“法律服务”,便能直达掌上服务平台,享受与智能终端无差别的法律服务体验。这一服务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既让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便捷获取法律服务,又有力拓宽法律服务在职工群体中的覆盖范围。

(三)“全流程+智能化”服务,打造职工身边的法律管家

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建成了集AI律师咨询、真人律师视频咨询、32项智能咨询三种方式于一体的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职工可快速获取劳动纠纷、工伤赔偿、农民工欠薪等常见问题的专业解答。AI律师依托深度思考模型实现毫秒级响应,生成包含法律依据、赔偿标准、诉讼流程等详细内容的《法律咨询意见书》,并支持免费扫码下载保存。智能终端机还可一键生成规范法律文书,提供《民法典》《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真实案例的即时查询功能,实现“咨询—文书—维权”全流程闭环服务。

(四)“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式,实现服务数据科学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采集技术,搭建工会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并统计分析“一中心+13站点”线下数据及公众号掌上平台线上数据,构建实时全景可见的动态数据模型,生成即时实时数据分析报告,为职工法律需求趋势研判、预警提供支撑,以大数据赋能工会法律服务数字化建设。

三、工作成效

“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建成运行以来,其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深受职工欢迎,为高新区职工提供专业咨询累计1600余人次,生成法律文书630余份。其中,AI律师咨询328人次、真人律师视频咨询92人次、线上手机平台在线咨询711人次、法律法规及案例查询达515人次,智能终端生成法律文书435份、手机掌上平台生成法律文书196份。

四、经验启示

郑州高新区总工会“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是落实全总、省总、市总关于维权服务下沉、提升智能化水平部署的成功实践。其核心启示在于:精准对接上级要求,通过“AI+真人”智能咨询、终端机与手机端融合、构建“1中心+13站点”便捷网络,将专业法律服务高效送达职工身边;利用大数据分析服务需求,驱动决策优化,有效解决了传统服务覆盖面窄、效率低的问题,为各级工会做实职工“娘家人”、推进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五、推广应用建议

郑州市总工会将统筹推广高新经验,全面总结提炼高新区“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和成功实践,指导并支持全市各区县(市)工会,因地制宜地构建以区级“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街道(乡镇)、园区、大型企业的多层次法律服务站点网络,着力打造全域覆盖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市基本建成标准统一、网络健全、智能高效、覆盖广泛的工会“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工会组织依法维权和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筑牢职工权益法治屏障,当好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郑州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高新区总工会)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