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工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小型固定资产流动性强、增减情况复杂,给工会资产动态监管带来挑战。巩义市总工会立足实际,以“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为目标,于2023年正式启动并全面推行工会资产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二维码+资产管理”新模式,“一物一码”,精准建档,移动协同,便捷报备,动态闭环,全程可控,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为提升工会治理能力注入强劲动能。
二、主要做法
(一)“一物一码”,精准建档,信息“码”上可知
全面清查,精准赋码。市总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投入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对市总工会的所有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含)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含)以上)及低值易耗品(如批量采购的办公文具、活动耗材等)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地毯式清查盘点,确保无一遗漏。
信息集成,一码承载。创新实施“一物一码”管理模式。为每一件(套)资产生成资产二维码“数字身份证”。该二维码并非简单链接,而是深度融合后台数据库,集成了涵盖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品牌、采购日期、购置价格、供应商、使用年限、存放地点、使用科室、保管责任人、资产状态(在用、闲置、维修、报废)、盘点时间等12项核心信息。
便捷查询,透明高效。实现“扫码即查、一码溯源”。无论是财务人员、资产管理员、使用科室负责人,还是上级检查人员,只需用专用扫码设备轻轻一扫,资产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彻底改变了以往翻箱倒柜查台账、打电话询问的低效状态。资产基础信息的透明度与获取便捷性得到革命性提升。
(二)动态闭环,全程可控,状态“码”上更新
电子台账,实时联动。摒弃传统静态的纸质账卡,构建实时动态更新的电子化资产总台账及分户明细台账。该台账深度集成于后台智慧管理系统。
全链追踪,闭环管理。资产从采购申请、合同登记、验收入库、日常使用、内部调拨、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处置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变动,都必须通过扫码进行确认和记录。
即时同步,责任留痕。管理部门或使用科室保管人在进行调拨、维修申请、报废审批等操作时,扫码后即可在移动端或PC端即时更新资产状态信息,相关信息全局同步、实时可见。
(三)移动协同,便捷报备,业务“码”上提报
平台支撑,流程再造。依托专业的资产移动管理平台程序,将过去大量依赖纸质单据、需要人员“跑腿”签批的线下流程(如资产调拨申请、维修申请、报废申请、盘点确认等),全面迁移至线上。
效率跃升,协同优化。该模式将“线下跑腿变为线上秒传”。根据系统运行半年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资产调拨流程平均耗时从原来的3-5天缩短至1天内完成,效率提升超60%;维修响应周期平均缩短50%以上。真正实现了“部室便捷报备、管理高效响应、数据精准记录”的良性循环,管理协同效能得到质
三、实施成效与经验启示
巩义市总工会以资产管理数字化这个“小切口”,有效撬动了工会内部治理效能和服务保障能力的“大提升”,其创新价值与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低成本高效益,破解痛点立竿见影
充分利用成熟、稳定、低成本的二维码技术,深度适配工会资产管理的具体场景,以相对较小的信息化投入,精准解决了资产信息不透明、动态管理难、盘点效率低等核心痛点。项目总投入少,但带来的管理效益和潜在的资产效益远超投入。
(二)权责清晰化,共担机制压实责任
通过“谁使用、谁扫码、谁负责”的机制设计,明确界定了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主体。每一次扫码操作都是一次责任确认。例如,某部室领用一批办公设备时,保管人确认领取,即意味着对该批设备负有直接保管责任;调离岗位时,需完成资产交接,确保责任无缝转移。这极大强化了全员资产责任意识,有效减少了资产无故损坏或流失现象。
(三)管理动态化,数据驱动精准决策
实现了资产状态实时可知(可随时查看工会关键资产分布与状态概览)、业务流程在线可控(审批进度透明,杜绝人为拖延)、信息数据全局共享(财务、资产、审计、使用部门基于同一数据源工作)。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如资产类别分布、使用率分析、折旧情况、报废预警等),为工会领导层在资产配置优化、预算编制、活动资源调配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四、推广应用建议
巩义市总工会“二维码+智慧资产监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提升工会的治理能力一个具体体现。建议县(市)区总工会认真落实全总、省总智慧工会建设部署,借鉴巩义市总工会经验,持续深挖智慧资产监管平台功能,探索与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的进一步集成,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努力在推动全省工会资产智慧监管进程中挑大梁、走在前。
(郑州市总工会财务部、巩义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