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总工会匠心打造工人大思政课 场景叙事创新宣讲模式(创新案例2025年第48期)

政策研究室 2025-07-08

一、推荐理由

郑州市总工会立足职工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以“车间实景课堂、巾帼精神传承、职工艺术创作”三大载体为核心,匠心打造工人大思政课场景叙事创新宣讲模式,构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实践课堂。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场地创新:打破空间边界,构建沉浸式课堂。突破传统宣讲场地限制,以轰鸣的生产线为天然背景,将宣讲舞台延伸至工厂、车间一线,让车间变身生动课堂,打造“零距离”奋斗教育场景。全国劳模、工匠大师身着工装,与工友们围坐交流,让奋斗故事直接走向现实,实现“劳模在身边,精神可触摸”的直观教育效果。

二是形式创新:工人主体发声,传承奋斗薪火创新取消主持环节,全国劳动模范姚克丽,全国先进工作者马玉璞,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海燕,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婷婷作为70后、80后、90后三代巾帼劳模先进人物代表,以“我的奋斗故事”为主线,通过“服务细节还原+专业精神解读+为民情怀传递”三段式叙事,结合工作场景动态演示,实现“工人讲给工人听”的情感共振,让劳模精神“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广”。

三是结构创新:艺术赋能思政,深化精神传播。构建“艺术+思政”双核驱动模式,运用微视频、职工原创音乐快板剧等创新载体,将劳模事迹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呈现不同岗位巾帼劳模的工作轨迹,生动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智慧与担当,以艺术感染力深化思政教育,让“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四是传播创新:构建多维矩阵,扩大宣讲效应。创新采用“场景叙事”传播模式,通过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再现奋斗历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构建“宣讲-实践-传播”的闭环体系,从单向理论灌输转变为双向情感共鸣,打造多维发声矩阵。推动劳模精神走出会场、融入实践,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成效

工人大思政课通过“场景叙事”创新宣讲模式,成功实现了劳模精神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显著提升了宣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沉浸式体验中,职工深刻感悟榜样力量;在情感共鸣中,有效激发奋斗热情。这一创新实践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深扎根职工内心,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工人力量。

(郑州市总工会女职工部)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