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新区数字化“零工客栈” 助力解决“找活难”与“用工难”(创新案例2025年第37期)

政策研究室 2025-06-09

一、推荐理由

高新区总工会认真落实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和“工会帮就业”工作部署,联合区人才集团打造全市首家政企社协同就业服务平台“零工客栈”。推动服务机制、模式、技术创新,助力解决零工群体“找活难”与企业“用工难”。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1.双轨驱动,构建零工就业生态。“零工客栈”采用“工会牵头、国企运作”双轨运营模式,以“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对接、全链条保障”为核心定位,着力破解就业群体“找活难”与企业“用工难”的双重难题。通过三项创新举措构建就业服务新体系:一是产业融合。深度对接高新区“2+4+3”产业布局(智能传感器、新材料两大基础产业;智能终端、装备制造、软件、氢燃料电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算力、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三大未来产业),打造产才融合的“人才生态服务平台”。二是功能集成。构建覆盖“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政策解读、权益保障、工会驿站服务”六大核心功能的“3公里就业生态圈”。

三是延伸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精准匹配,就业匹配率提升显著,切实将工会温暖转化为就业保障。

2.四方协同,激活零工就业潜能。构建“四方协同”运营模式,由总工会统筹协调、人才集团运营、产业园区定向推送、社区网格精准触达,形成立体化多层次服务网络。一是完善管理架构。建立三级账号管理体系(高新区总工会管理账号→办事处/园区管理员账号→社区/驿站专员账号),实现分级精准管理。二是拓宽渠道矩阵。社区专员通过社区居民群、朋友圈推送招聘会、招聘信息发送。与郑州大学、轻工业大学、工业大学、黄河护理学院、郑州技师学院等院校加强合作和服务宣传。整合人才集团自有渠道(年度8场招聘会、300个招聘社群覆盖3万余人)及投控集团产业资源(20余个人力资源公司、10余个产业园、100余家参控股企业、人才公寓及公租房)。联动周边核心商圈及金融服务机构。基本做到企业端、人流端全覆盖。最终达到支撑区域产业,服务区域企业,促进区域就业的目的。三是服务升级。突破传统零工服务边界,构建“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权益维护”全链条闭环体系,服务对象从传统零工群体延伸至中高端人才、应届毕业生及全职职工,为高新区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一站式人才解决方案,为求职者提供精准、便捷的就业服务,从而推动零工就业从“临时性”向“可持续”转型。

3.数字赋能,精准服务打造“工会帮就业”品牌。一是探索“一个平台+三个端口+五类客户”的“135”精准化分层服务模式即:构建一个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企业端、人才端、后台管理三个端口,为转岗待岗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有用工需求的各类企业及用人单位5类客户提供服务。二是实现服务“双端引流”。企业端通过走访企业、产业园区推荐、线下招聘导入;个人端依托工会驿站、社区推荐触达、商超宣传、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引流,将企业端和求职者端动员起来,形成有效对接,达成有效运营。真正让零工客栈、让信息化平台活起来。三是创设服务“积分制度”。积分可兑换技能培训、职业认证等增值服务,形成“就业—提升—再就业”良性循环,通过良性循环实现平台运营可持续性、人员就业的精准性,保障“零工客栈”服务生态有效运转,形成数据资产,为政府制定产业、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二)工作成效

高新区总工会“零工客栈”的创新实践,打造了有温度、有效能、可持续的就业服务新模式,致力为零工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就业服务树立工作标杆。目前,“零工客栈”服务覆盖周边3公里内的4个社区近3万名居民及5公里内的20万名大学生。已有268家企业注册,5682人登记信息,有效访问达4.6万余人次。

(郑州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高新区总工会)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