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环保教育博物馆工会利用云端技术打破职工环保教育时空壁垒,开展“零门槛、全时段、强互动”的绿色科普服务,助力职工生态素养培育。
一是场景化学习,构筑环保教育新阵地。依托博物馆VR全景技术,将“生活垃圾处理”主题展馆数字化,创建“云上主展厅”。职工可通过手机随时进入虚拟展厅,沉浸式学习垃圾焚烧发电、余热循环利用等技术流程,结合语音导览掌握环保知识,助力职工拓展环保视野。
二是指尖上科普,拓展环保教育新内容。依托微信平台推出“博物馆微课堂”“古人环保智慧”等短视频栏目,将环保政策法规、垃圾分类技巧等内容转化为职工喜闻乐见的“口袋课程”。目前已发布11部环保短视频,浏览量近上万次。
三是趣味化实践,激发环境保护责任感。积极开展全市职工家庭开放日活动,累计接待职工8000余人次。“垃圾焚烧发电模拟器”作为职工家庭开放日特色项目,采用沉浸式交互技术,将复杂的垃圾焚烧技术转化为可体验的“具身认知”,职工可与子女通过手势协作调整焚烧参数,系统实时反馈焚烧效率变化,解决了传统环保教育中“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痛点。
(郑州市总工会网络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