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立夏

上海市机电工会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郑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工会 2023-12-12

上海市机电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中心工作,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产业发展对职工技能素质要求出发,聚焦技能培养、技能提升、技能应用、技能激励,造氛围、搭平台、建机制,创新实践以大国工匠李斌为品牌的“5+1”素质提升平台,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广大产业工人走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办好李斌技师学院——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平台。早在2002年,我们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现状,以“培养工人成长的摇篮、工人技能晋级的平台、高技能工人培养的基地”为定位,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李斌技师学院。学院成立20年来,秉持“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办学方针,累计培训各类技能工人20万余人、农民工近6.5万人。其中,6032人晋升为高级工,4953人晋升为技师,350人晋升为高级技师,7人晋升为首批特级技师。学院的办学模式以及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王东明主席的高度肯定,并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九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

二是建立职工技能竞赛机制——职工技能登高的平台。从2004年起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李斌杯”技能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9届,共设152项比赛项目,覆盖121个工种,累计2万余人次参赛,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协调的组织运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我们探索主赛场与分赛场相结合的比赛模式,为职工定制比赛项目,增强了大赛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李斌杯”技能大赛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佳品牌之首。

三是评选李斌式职工、李斌式班组──人才激励的平台。自1999年起,上海电气集团和机电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选树“李斌式职工”活动;2002年,推出了“李斌式班组”评选;2008年,进一步评选“李斌式职工标兵”和“李斌式班组标杆”,并从中推荐上海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上海市、全国劳动模范,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掀起了主动学习、岗位成才的热潮。

四是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的平台。将生产一线业绩突出的高技能工人聘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2007年建立了第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至今已培育了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其中多个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传授技艺的作用。

五是设立“李斌论坛”——培养技能人才的学习交流平台。机电工会在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李斌精神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建立了“李斌论坛”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举办了“学李斌与技术工人培养”、“技术工人与产业发展”、“岗位与科技创新”、“中国梦·劳动美——弘扬劳模精神,建设技工强国”、“产教融合育匠才、双向奔赴谋新篇”等主题论坛,拓展了高技能工人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六是探索实践“3+3+3”培训模式——探索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平台。我们以培养优秀技术工人为目标,根据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规律,创新开设“3+3+3”培训模式,即挑选有3年工龄的优秀青年技术工人,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级工,再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本科学历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该模式运行15年来,累计开班26期30个班级,涵盖13个专业工种,培训人数达789名,获得本科技师双证249人,专科技师双证107人,专科高级工双证69人。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在“3+3+3”培训基础上,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劳模工匠研修班”,为劳模工匠、一线高技能工人量身定制研究生课程,精心培养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七是探索建立工人岗位评价体系。2017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精神,在总结以往技术工人培养的基础上,就实施工人岗位职级评价体系制定方案,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通过试点推广,建立了工人岗位职级序列和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标准,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人评价体系。1500多个工人的岗位职级得到提升,职级相当于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人有30余人,他们享受与同职级的干部一样的收入和履职待遇。目前工人岗位职级评定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运作。

二、存在的问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党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上海电气集团坚持高端、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科技创新、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加强新赛道布局和突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技术工人的培养目前还存在年轻技能工人占比不高、产业领域分布不均、高技能人才高学历的比例偏低,技术工人来源不足、质量欠佳,用工情况复杂、职业发展不畅,培养体系不足、工学矛盾突出,技能激励不足、亟需价值引领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面对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新任务新要求,机电工会将贯彻落实好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切实履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总职责,持续建设、维护好“5+1”平台,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协调、示范引领、检查评估、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提高一线职业技能提升参与率和受益度,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一要探索建立技术工人培养成长“路径图”。围绕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我们将探索建立技术工人新“八级工”体系,即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精技工匠(企业首席技师)、绝技工匠(集团首席技师),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培训、使用、晋升、激励制度。

二要抓好“技能工匠库”建设。对上海电气“技能工匠库”已入库的技术工人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培养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成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

三要抓好“劳模工匠研修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劳模工匠研修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好帮助劳模工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探索以职业研究生教育升级产业工人培养,开展上海电气高技能领军人才在职研究生“双师型”定制培养。

四要抓好技师工作室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上海电气集团、产业集团两个层面创新工作室的命名和运维助推;探索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跨产业能工巧匠搭建互动交流、协作攻关、资源共享平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摘自

上海市机电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中心工作,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产业发展对职工技能素质要求出发,聚焦技能培养、技能提升、技能应用、技能激励,造氛围、搭平台、建机制,创新实践以大国工匠李斌为品牌的“5+1”素质提升平台,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广大产业工人走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办好李斌技师学院——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平台。早在2002年,我们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现状,以“培养工人成长的摇篮、工人技能晋级的平台、高技能工人培养的基地”为定位,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李斌技师学院。学院成立20年来,秉持“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办学方针,累计培训各类技能工人20万余人、农民工近6.5万人。其中,6032人晋升为高级工,4953人晋升为技师,350人晋升为高级技师,7人晋升为首批特级技师。学院的办学模式以及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王东明主席的高度肯定,并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九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

二是建立职工技能竞赛机制——职工技能登高的平台。从2004年起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李斌杯”技能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9届,共设152项比赛项目,覆盖121个工种,累计2万余人次参赛,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协调的组织运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我们探索主赛场与分赛场相结合的比赛模式,为职工定制比赛项目,增强了大赛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李斌杯”技能大赛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佳品牌之首。

三是评选李斌式职工、李斌式班组──人才激励的平台。自1999年起,上海电气集团和机电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选树“李斌式职工”活动;2002年,推出了“李斌式班组”评选;2008年,进一步评选“李斌式职工标兵”和“李斌式班组标杆”,并从中推荐上海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上海市、全国劳动模范,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掀起了主动学习、岗位成才的热潮。

四是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的平台。将生产一线业绩突出的高技能工人聘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2007年建立了第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至今已培育了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其中多个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传授技艺的作用。

五是设立“李斌论坛”——培养技能人才的学习交流平台。机电工会在组织职工深入学习李斌精神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建立了“李斌论坛”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举办了“学李斌与技术工人培养”、“技术工人与产业发展”、“岗位与科技创新”、“中国梦·劳动美——弘扬劳模精神,建设技工强国”、“产教融合育匠才、双向奔赴谋新篇”等主题论坛,拓展了高技能工人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六是探索实践“3+3+3”培训模式——探索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平台。我们以培养优秀技术工人为目标,根据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规律,创新开设“3+3+3”培训模式,即挑选有3年工龄的优秀青年技术工人,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级工,再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本科学历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该模式运行15年来,累计开班26期30个班级,涵盖13个专业工种,培训人数达789名,获得本科技师双证249人,专科技师双证107人,专科高级工双证69人。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在“3+3+3”培训基础上,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劳模工匠研修班”,为劳模工匠、一线高技能工人量身定制研究生课程,精心培养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七是探索建立工人岗位评价体系。2017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精神,在总结以往技术工人培养的基础上,就实施工人岗位职级评价体系制定方案,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通过试点推广,建立了工人岗位职级序列和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标准,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人评价体系。1500多个工人的岗位职级得到提升,职级相当于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人有30余人,他们享受与同职级的干部一样的收入和履职待遇。目前工人岗位职级评定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运作。

二、存在的问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党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上海电气集团坚持高端、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科技创新、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加强新赛道布局和突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技术工人的培养目前还存在年轻技能工人占比不高、产业领域分布不均、高技能人才高学历的比例偏低,技术工人来源不足、质量欠佳,用工情况复杂、职业发展不畅,培养体系不足、工学矛盾突出,技能激励不足、亟需价值引领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面对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新任务新要求,机电工会将贯彻落实好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切实履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总职责,持续建设、维护好“5+1”平台,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协调、示范引领、检查评估、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提高一线职业技能提升参与率和受益度,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一要探索建立技术工人培养成长“路径图”。围绕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我们将探索建立技术工人新“八级工”体系,即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精技工匠(企业首席技师)、绝技工匠(集团首席技师),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培训、使用、晋升、激励制度。

二要抓好“技能工匠库”建设。对上海电气“技能工匠库”已入库的技术工人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培养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成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

三要抓好“劳模工匠研修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劳模工匠研修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好帮助劳模工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探索以职业研究生教育升级产业工人培养,开展上海电气高技能领军人才在职研究生“双师型”定制培养。

四要抓好技师工作室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上海电气集团、产业集团两个层面创新工作室的命名和运维助推;探索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跨产业能工巧匠搭建互动交流、协作攻关、资源共享平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摘自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全国委员会网站)

)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河南省晨罡实业有限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